宠物狗为啥打狂犬?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目前人类对付狂犬病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射疫苗+免疫球蛋白。然而,人们已经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现实案例证明了这两种药物对于狗的潜在伤害性。 首先来说疫苗的副作用。根据说明书,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可能的作用包括局部红肿、全身乏力等短暂的不良反应;而动物接种后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呕吐腹泻、发热、异食癖(吃土、舔金属制品等)等等。然而这一切都可能是轻微的或者可以自愈的。
但这里存在一个矛盾之处——所有说明书中都强调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轻微”且“可自行恢复”,然而所有说明书中又都提示疫苗需要接种在健康的个体身上才能起到预防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发生了疫苗导致的这些副反应,证明疫苗确实起效了,正在建立免疫记忆。 但是,既然疫苗已经在健康机体上起到了效果,为什么还要限制疫苗的接种呢?难道不是越安全越好吗?! 这背后其实是人类在与病毒作斗争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因为人类使用疫苗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可以对症治疗并且最终复原,而一旦感染病毒出现症状再医治则往往为时已晚。相比之下,病毒却在不断变异,为了不被淘汰,只能持续变异以对抗人类的疫苗。于是在不知不觉中,病毒的毒性也在缓慢增加。
目前人类能够做到的,只能是加强监测,随时调整抗疫策略。 而针对犬猫等小动物,由于它们不会说话,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感受,疫苗引发的任何不良反应都被怀疑可能与疫苗相关的毒性有关。虽然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幼龄动物的病死率,但是动物免疫后可能出现的过敏症状却需要引起饲养者足够的重视。
其次来说抗体的副作用。实验室数据显示,抗体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受抗体污染的血清出现溶血反应,导致细胞死亡。但是,当动物体内出现了病毒时,这种抗体可以直接杀灭体内的病毒, 只要正确注射该抗体,就不会对动物造成影响。 所以给宠物定期注射疫苗,避免宠物外出接触野生的或来历不明的犬只,避免狗狗自行咬死老鼠或其他动物而导致寄生虫感染,是保护宠物以及家人健康最重要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