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养狗吃什么?

令狐香凌令狐香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时候的狗其实和现代的狗不一样,它们的体型更大,而且更偏向于工作犬,比如“猎犬”、“牧羊犬”等,负责的是狩猎、放牧等工作,现在比较常见的导盲犬、缉毒犬等都是近代才培育出来的新犬种。也就是说在古代人类就已经驯化狗,但并没有完全驯服它,所以从狗的习性上来说,它们仍然保留了部分野性的存在。

这也就导致了古代的狗并不能像现在这样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古人对狗的态度也没有那么友好。 在《礼记·檀弓下》中有记载:“祭器不假,不可以祭山、河,特牲(单独一头猪做祭品)不备,不可以祭祀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是连祭祀用的东西都不齐全的话,那就别去祭祀神山和河神了;若是用一头猪作为祭品都准备不了,就不要想去祭祀祖先了。虽然这里说的是祭祀用品是否齐全的问题,但同时也反应出,狗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值得珍惜的动物。

在《周礼》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凡祭祀,共(供)其牢醢(hǎi)(肉酱)。”这里的所谓“祀守”也就是指负责祭祀的官员,他们要准备的食材中包括已经做好的肉酱,祭祀所用的肉一般都是事先做好成品或半成品的。而能用到“醢”这种烹饪手法的食材,必然是非常珍贵的,否则也不会用如此精致的方法来处理了。

从上述文献来看,古人在祭祀的时候才会吃狗,而且吃的还是经过大量制作的成酱的肉。古书中的“腊”字也往往和祭祀有关,《说文解字》中就有记载:“腊,冬至后三百六十九日,祭百神……”这里的“腊”指的是在十二月腊月里举行的祭典活动,由于此时正是寒冬,所以用腊鱼、腊肉之类的食材制作菜肴是十分合理的。

不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饮食观念开始发生变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人们开始追求食物的高营养和高价值,狗这种富含蛋白质却相对低味的食材自然成了抢手货。《庄子·秋水》中就有记载:“鱼肉骨刺相抛,尊俎(zǔ,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之间,历历可数。”

宇文凌梦宇文凌梦优质答主

肉类食物本身有腥味,如果长期只喂狗肉类食物,不仅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而且非常容易上火。古时候狗吃的都是粗粮糠麸,相当于人在困难时期的救命粮,由于糠麸含有较多粗纤维,具有很好的清热通便作用,经常食用可以避免上火,同时粗粮糠麸营养价值低,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控制狗狗体重。

其实狗粮也就是大米、玉米、鱼粉、肉粉、糠麸等搅拌后做的颗粒饲料,营养全面、适口性更佳,更利于消化吸收,但其性属温热。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狗粮不如日常食物更营养更健康。推荐的日常食物主要指大米、玉米面、土豆、白菜等。当然肉类也是不可缺少的,但尽量煮熟喂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