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比格披吗?
比格是有钱的。 其次,比格是聪明的(这里主要指公关)。 比格是很有趣的。 最后,比格是好看的(这个好看是重点!!!) 划重点!!! 来,上对比图—— 先上图,大家品一品。
来,再上两张图,大家品一品。 是不是觉得换了个头?! 没错,比格是很能打的。 这都得益于他有个好师傅——杜月笙。 来看看比格如何从混迹江湖到走上事业的巅峰的。
1.认干爹,搭上杜月笙 1930年,刚满15岁的比格来到上海寻找发展机会。为了摆正自己的位置,他特意去拜见了当时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青帮老大杜月笙。
比格自称是自己父亲的好朋友,并且拿着一幅杜月笙的墨宝作为见面礼。杜月笙一看这小伙子人长得精神,说话又好听,立刻笑纳干了这一桩“美事”。 于是乎,比格认了杜月笙当干爹,成了杜月笙“义子”。有了这层关系,比格在上海滩如鱼得水。 当然啦,比格也没忘记时不时给杜月笙送点礼物表表忠心。
2.装疯卖傻,逃避战祸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发动三次反共高潮。1941年后,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开始大肆搜捕我党人士和进步青年,并实施严密封锁,禁止一切民主运动。 此时比格的“政治身份”已经公开,成为顽固派盯上的目标之一。为了避祸,比格决定先发制人,故意装作失心疯躲过一劫。
他不仅当众脱衣解手、啃咬指甲,还口出狂言辱骂蒋介石,将手里捏着的一把小刀朝自己脖子抹去…… 果不其然,国民党没有对他下手,比格遂逃过一劫。
解放后,比格曾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道: “我在上海曾经几次三番想自杀,但都不成功……” 啧啧啧,这演技真是没谁了! 不过,比格这招“装疯卖傻”并没有让他真正远离危险,反而成为我方同志隐蔽工作的对象。
3.打入蒋家,潜伏金门 1948年底,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中共情报人员潘汉同化装成商人赴台执行任务。 由于比格与潘汉同的“政治身份”都是“中统”成员,且两人认识,因此一见如故。
后来,潘汉同介绍比格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比格由此正式跻身台湾高层,并担任“国革委”委员兼联络处处长,成为大陆方面在台湾为数不多的几个可靠人员之一。 1950年上半年,应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之邀,比格赴金门探亲并担任了金门“国民大会”代表。 在金门期间,比格利用各种机会为我党搜集了大量的宝贵消息,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