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胃炎如何治疗?
急性肠胃炎是由于进食不当(如过于油腻、不干净等)或者受凉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呕吐、腹泻(水样便)或消化不良等症状的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 细菌性胃肠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等;非感染性胃肠炎由食物过敏、冷空气或其他诱因诱发胃部急性部分渗出性病变。
无论何种性质的胃肠炎,其基本症状均为恶心、呕吐、腹泻,轻度食欲减退,全身乏力。重者可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身体虚弱、昏睡、眼窝凹陷、皮肤湿冷、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症状。 一般经过合理的膳食管理和药物治疗后,1-3天内可恢复。但若发生脱水(尿少、嘴唇干裂、皮肤干燥、眼眶凹陷),则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急性胃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补液、营养支持以及药物治疗。
对于出现脱水者,应及时静脉输液,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及钠、钾盐,纠正电解质平衡失调,预防发生电解质紊乱。 对严重呕吐者可给予胃复安等药物帮助止吐,对严重腹泻患者,可给予口服止泻药,如洛哌丁胺、复方苯乙哌啶。如果以上方法均不能有效缓解病情,则应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患有急性胃肠炎的人来说,饮食调理尤为重要。除合理用药外,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还要避免食用易导致胃肠黏膜炎症的食物,如水杨酸盐和阿司匹林等刺激性药物,及辣椒、芥末、大蒜、韭菜、洋葱、咖啡、浓茶等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少食多餐,以清淡为主,营养丰富,口味适宜,易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