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用输液吗?
你好!病毒性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临床特征为腹泻、恶心、呕吐,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可将该病分为: (1)轮状病毒性肠炎: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发病高峰在秋冬季; (2)诺如病毒性肠炎:与诺如病毒有关的食物中毒。主要损害消化道,引起胃肠道剧烈蠕动,产生腹泻、水样粪便。
(3)柯萨奇病毒肠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多为黄色水样或稀糊状。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病毒性胃肠炎,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
病情较轻者,可口服补液盐溶液,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呕吐较重者需禁食4~6个小时,之后逐渐恢复饮食,应少量多次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 对于出现脱水症状的患儿,应及时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热量,必要时予以输血。
目前,对于病毒感染尚无特定药物,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营养支持以及纠正酸碱失衡为主。
秋季是病毒盛行的季节,在医院的输液室,因急性胃肠炎输液的病人明显增加。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秋季的急性胃肠炎大约90%以上是病毒性的。导致病毒性肠炎的病因是轮状病毒,每年85%以上的腹泻病都由轮状病毒引起。而这种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大人感染后常无症状,但具有传染性,所以常通过大人携带传播给婴幼儿。婴幼儿感染主要症状就是腹泻,通常粪便呈稀水蛋花状;同时伴有呕吐和中、低度发热。严重的会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治疗病毒性肠炎,主要是对症治疗,而不是用消炎药。对于长期腹泻的患者,最好挂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以补充腹泻后身体所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这样对疾病的早日康复是有益的。而大便没有严重异常的患者,没有输液的必要。除了及时的治疗之外,做好护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患者要多休息,忌暴饮暴食,禁酒类、油腻、辛辣食物。如有严重呕吐,可适量使用止吐剂;如有严重高热,也应服用退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