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为什么捡食?
对动物来说,“捡食”这种行为意味着危险——它很可能被不明来历的食物毒死或噎死。动物会在大脑中反复权衡“捡食”的风险与收益。如果风险大于收益,它们就会放弃“捡食”这种危险的行为;反之,若风险小于收益,它们就会去“捡食” 。对于人类而言极易得到的食物,如盘子里的米饭、碗里的鸡蛋等,狗不会去抢着吃,因为它认为抢吃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如被打骂)要远远大于抢吃到嘴的好处(如吃到食物)。但人类扔给它的骨头、面包、饼干等却会被它捡起来吃掉,这是因为这些好处(能吃到食物)要大干冒风险(被主人惩罚)的可能性。只要风险不大,而且得到食物的收益确实很诱人,那么动物就会去“捡食”。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是否正确,科学家们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将诱饵放在一个动物无法够到的安全位置,然后观察动物是否有“捡食”行为。若没有,则证明动物知道“捡食”的危险性而放弃了这一行为。如果有,则证明动物并不知道“捡食”的危险性,从而进行了这种危险的行为。他们发现当食物作为奖励被给予动物时,大多数动物选择了品尝美味,只有少数动物发现了这些食物背后的陷阱,从而避免了中毒的惨剧。
然而,当食物作为惩罚被给予动物时,几乎所有动物都避吃了眼前这份“佳肴”,因为它们知道这顿“饭”有毒。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动物“捡食”这个特征来管理自己的宠物,避免它们误食有毒物品导致死亡。例如,将易拉罐等材料绑在杆子上,伸到爱犬够不到的地方,这样就能阻止狗狗偷咬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