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鳄鱼为啥不吃东西?
一条来自海南的鳄鱼,近2000公里途经重庆、武汉、西安、兰州,历时7天奔赴宁夏。它被购买的目的很纯粹,那就是吃——吃冬虫夏草,以此来补充自己体内所需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等。但到了目的地,却陷入了不吃不喝的情形。医生对它展开一系列检查后却得出一个令人惊诧的答案:体检报告称,这只体重60多斤的鳄鱼身体里长出了一种奇怪的癌症,它患上了一种人会得病的食道癌。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一名野生动物爱好者在亚利桑那州买了一幢小木屋,结果发现这幢小木屋的历史其实很“血腥”:当年建造这座小木屋时,砍伐了一些有百年历史的梧桐木。而史前木蛙在这一带非常兴盛,他们的寿命一般在人类历史的3万以上年,有的可以活到10万年。这些木蛙体内有一万兆个细菌和寄生虫,包括肾虫、弓形虫、蛔虫,以及一种可能诱发心脏病的细菌和一种可能令人类嗅觉失调的细菌等。在这幢小木屋建设的同时,这些细菌的先驱部队早就从这里出发,开启漫长的进化旅程,并最终进化成为新的物种。
对于人来说这些细菌无非是两种结果:有的在人体内相互寄生共生,有的则成为人体的病原菌。但对于木蛙来说,这些细菌则使它们不得不在一万个物种以上的前辈身体里生存、繁衍,并且不断地适应新环境,直至最终演化出对抗病原体的能力极强的超强菌。
而我们的肠道内更有着海量细菌,近1000种细菌,分为“有益”、“有害”、“中性”三大类,其中“有益”类能帮助人消化、吸收食物,生产维生素、酵素、酶,帮助抵抗疾病;“有害”类则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引发便秘、腹泻,致使人体消耗的营养跟不上身体的需
要,人就会变得头晕眼花、面黄肌瘦;“中性”类则是不助不长,不悲不喜,不与人体立异,因而对人无害。
有文献曾称:一位健康人每个小时内消化道内会有1千克的肠道黏膜脱落,这些组织残片一旦随腹腔液体进入血液就有可能形成肿瘤。另有医学专家进一步指出,如果这些肠道内壁上沾满粪便的重颗粒,就会对肠道黏膜产生机械刺激和压迫,使被磨损的黏膜细胞产生异变,进而成为癌症的源头。
然而最近又有新的消息说,在澳大利亚西部的皮尔巴拉地区,有15吨在露天环境中生活了数千年的生蚝,又被当地人运到国内售卖。据报道这些生蚝在皮尔巴拉地区已经生存了15000年,在这么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
里完全不必为食物的匮乏担忧,生活安详宁静,无欲无求,按照佛家所言,已经实现了“平常心是道”的境界。但当地人与这些生蚝的生存环境完全不同,这些人将生蚝买来之后,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其进行加工然后才能将其摆上餐桌,这就使得这些生蚝体内产生了大量的脂肪和糖分。另外,这种“原始生蚝”的体内也往往含有大量细菌和有毒物质,而这些对于经常吃生蚝的人来说,无疑于“自找麻烦”。
其实早在1980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就正式提出了“原生态食品”的概念,并指出:
只有那些在自然条件下生长、不受任何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侵入的农产品,才是健康食品。
但我们谁也不会想到,这么“健康”的生蚝居然也是诱发癌症的元凶之一。那么,对于食物来讲,又应该怎样去区分“无毒”与“有毒”、“新鲜”与“腐坏”呢?其实,最简单也是最易被人们忽视的,便是其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