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宠物合理供用钙磷?
钙和磷是猫体内维持骨骼强壮和发育的最重要的常量元素。钙和磷一起参与构成体内的重要物质,如骨骼、牙齿和脏器等。在猫体内的无机盐中,钙磷的比例大约为1:1。如果供应不足,会引起骨质疏松、佝偻病等,影响消化功能以及牙齿和毛发的正常发育。但是,如果钙或磷过量,则会影响其它元素的摄取或妨碍它们的消化、利用和排泄,甚至会对机体造成毒害,如高磷血症,其典型症状是慢性肾衰竭等。
由于饲料不同,钙磷的需要量也不同。从营养供应的角度考虑,猫对磷的需要比钙容易满足。所以,一般猫饲料生产中都根据饲料中蛋白含量的高低,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适量钙质以补充磷的不足。但是饲料内的钙磷供应如果比例不当,如钙多磷少,就会影响猫对钙的吸收和利用。根据实验和实践证明,当猫食内钙磷比大于:2,小于1:1.5时,就会影响猫对钙的吸收和利用。
一般认为,猫饲料内钙磷比以1:1-1:1.2为宜。同时还要注意,随猫年龄的增长,饲料中磷的含量应该逐渐减少,钙的含量相应增加,以保证钙的需求量能随年龄的增长相应地增加。
不同类型的钙饲料,由于钙含量不同和吸收率有差异,因而钙的需要量也不一样。一般饲料中钙含量和吸收率越高,猫对钙的需要量也就越高,在饲料中有足够的磷时,钙的吸收量越高。
在一般情况下,猫粮中钙磷比例适宜的话,对猫是安全的,但钙磷比例不当时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钙的含量太多,磷的含量太少时,可能引起肥胖症、便秘和软牙病;当磷含量比钙质多2,5倍以上的时候,可形成一种难以溶解的磷酸钙而沉积在神经纤维中,阻碍神经冲动传导,使肌肉麻痹,对心脏和血管的肌也会有同样的影响,即我们所说的猫的佝偻病;钙含量过多,还可影响肾功能,降低免疫功能。
一般认为钙的含量高于正常需要量2-3倍时,就会引起上述疾病。当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时,钙的吸收就会受影响。一般说,在缺磷时,如食物中含有较多磷时,可增加钙的吸收,相反,如果食物中磷含量较少时,则会影响钙的吸收。
磷的含量太高时会干扰钙的吸收。在一般饲料中,适当增加磷的含量,对缺乏钙的猫饲料也可改善其疗效。如,在缺钙而缺乏维生素D的缺乏症中,适当的增加磷的含量,如从1%增加到1.5—2%,可纠正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神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