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弓形虫有什么危害?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虫,又称弓体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异尖科,和我们熟知的蛔目的蛔目是近亲。 和所有寄生虫一样,弓形虫也需要寄生在生活体内,以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基本生命活动,而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弓形虫则大量繁殖,引起各种疾病。 弓形虫就是寄生在细胞里的寄生虫,会感染各种各样的人类或动物细胞,而当它感染动物时,可能会使动物的器官功能受损或者免疫机能下降等,当它感染人类时,也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相应的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死亡。
由于弓形虫主要寄生在细胞内,所以一般用药只能杀死细胞外的虫子,对已经侵入的细菌没有作用,因此需要连续服药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弓形虫。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阿苯达唑、甲硝唑、替硝唑等,可单独使用,也可交替使用。
对于孕妇,为了避免胎儿感染,也应服用上述药物进行驱虫治疗。但由于这些药物属化学药品,在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上药物都能有效地杀灭肠道内的寄生虫,但并不能全部清除潜伏在神经节内的幼虫,因此停药后,当外界环境适宜时,可能虫子又会活跃起来并继续发展,所以在用药期间及停药1个月内应尽量避免进食未煮熟的食物,以防复发。 对症处理 如果寄生虫导致胃肠道蠕动异常,出现腹泻,就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脱水,预防酸中毒;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如果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头疼、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脑脊液检查,以便能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对于眼部的感染,应及时局部点用抗生素眼药水,必要时需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对于严重的感染者,特别是婴幼儿和儿童,应早期静脉输液给予足够浓度的抗生素,以控制或扑灭感染。
在感染弓形虫的动物体内,只有在淋巴结或者肝脏内有包囊。人体感染弓形虫后,有超过80%的人都没有任何症状,剩下的20%不到的人群则表现为类似感冒的症状,出现乏力、低烧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很少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肺炎或者脑炎等情况。绝大多数人群在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体内感染的弓形虫在少数几个淋巴结内形成包囊后就不再继续发展,并且可能终生不会再发病。因此,人们感染弓形虫后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会出现严重后果:第一,在包囊虫比较少的时候,如果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者皮质激素等药物,使得体内免疫力下降,包囊内的弓形虫重新繁殖扩散至全身,破坏大量正常细胞和组织,这时会表现为肺炎、脑炎、失明等严重疾病;第二,在孕妇被弓形虫感染后,因为胎儿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弓形虫可通过胎盘屏障传给胎儿导致非常严重的先天性弓形虫病,出现胎儿脑积水、小头畸形、智力发育障碍和视力障碍。
因此,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没必要因为家里养了猫,或者吃了没有煮熟的肉类,就去专门检查自己是否得弓形虫病。但是如果本身就有不明原因的低烧、淋巴结肿大,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查弓形虫IgM和IgG抗体,来明确是否是弓形虫造成的。弓形虫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弓形虫感染,弓形虫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过弓形虫。绝大多数人群在接触过弓形虫后都能自然产生免疫力并且终生具有保护能力,因此IgG抗体阳性的女性在怀孕后不会将弓形虫传染给胎儿。
如果怀疑或者确诊为弓形虫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如复方磺胺嘧啶+螺旋霉素,或者甲硝唑+螺旋霉素。对于确诊或者高度怀疑为先天性弓形虫病的高危孕妇,即孕期发病,且母体的弓形虫IgM抗体阳性,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给予规范的治疗,而不是立马终止妊娠。因为弓形虫病对胎儿的影响是有一定的个体差异的,经过规范的治疗后,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或者阻止胎儿畸形的发生。